你的位置:教育科研>>教学论文>>[政史地类]
 
 
   
我在历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德清县高级中学 刘娟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内容纷繁复杂,但由于中学历史教学的课时有限,所以历史教学的重点放在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方面,使本来多姿多彩的历史内容变得枯燥起来。特别是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多,要求高而学校又不重视,学生也缺乏兴趣,都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完成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推行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把我授课的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学生根据其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然后有所侧重的安排教育教学内容。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首先,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状况把学生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的学生指那些学习态度端正,对各门学科都较重视或对历史学习有兴趣,并具有一定思想素养的学生;而被动型学生则指那些没有学习目标,或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端正,缺乏上进心或对历史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

    对这两类学生我都以爱心为出发点,对其进行教育。那些被动型的学生,我一方面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寻找症结所在,并通过谈话使他们在思想上对学习历史的必要性有一个明确认识,端正他们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就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他们降低要求,在课堂中把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引导他们做浅层次的分析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引起他们的兴趣(有时让他们自己讲自己知道的相关历史故事),甚至不时让这些同学充当一下历史角色,比如在介绍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对,我就让一位被动型的学生充任一名般长,达·伽马或哥伦布,来回答"你要完成一次远航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条件?"这个问题,这个同学很自豪也很投入地做了思考和回答,得到我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从此他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经常要求回答问题。又比如在介绍巴黎和会时,我讲述了和会召开的背景,并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威尔逊(美国总统)劳合·乔治(英国首相)和克里孟梭(法国总理)等与会的主要国家的领导人,思考作为这些战胜国的领导人会在这次会仪上提出什么要求,会如何分割战败国,然后指定学生充当这些人物来发言和讨论,其中以被动型的学生较多,他们发言和讨论都很热烈,最后再请主动型学生进行总结,课堂气氛很活跃,同学们都跃跃欲试。这样,通过课后思想教育和堂堂有益活动带动被动型学生,转化被动型学生。

    对于主动型学生,在学习中对他们要求提高,在课堂上及作业中我都暗示他们要对自己严格要求,给他们设计的问题也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在介绍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发展结果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国明代中后期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发展结果却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结果截然不同呢?"通过对比,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历史发展多样性的认识。又比如在讲到拿破仑这个人物时,我最后提出一个问题"拿破仑具有卓越的才干,并取得了辉煌的军事成就,为什么他最终又失败在战场上?从他的失败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引导学生认识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历史发展潮流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批判中吸收。这样的问题,比较受主动型学生的欢迎,他们认为这样的问题不但能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广度,也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该确立怎样的人生目标。

    其次,我按学生的学习基础及智力情况,把学生同时分为思维敏捷型和思维迟缓型。对思维敏捷型且主动型的学生,重点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思维的深度、广度,加强其对历史的深层次认识。比如对中日战争和中日人民友谊的理解,对蒋介石、毛泽东的评价,对文革的认识等等。对思维迟缓型的学生则以挖掘其非智力因素为主,不断向这样的学生表示我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相信他们通过努力能够学好这门课,在学习中那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要进行表扬。同时,也给这些学生设计一些主观性题目,推动他们积极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并在作业中更细致地给他们指出不足之处。这样,在我的信任及关注下,这些学生能自觉的努力学习,通过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弥补其客观方面的不足,并使其在历史学中健全自己的人格,锻炼自己的思维。

    以上就是我在过去一年的历史教学中对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的初步实践,由于刚刚开始,还有很多欠缺,有待进一步的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