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教育科研>>教学论文>>[语文类]
 
 
   

板书得失谈
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 应振泉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工具,设计得好、运用得巧,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难点,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设计不当或运用不妥,那么便会带来负效应,给教学造成损失。

    钱梦龙老师上《故乡》一文,先让学生读课文、找问题,然后让学生提问,再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七类进行板书:

    一、一般的问题。二、回乡途中的"我"。三、闺土。四、杨二嫂。五、宏儿与水生。六、离乡途中的"我"七、写景。

    这样的板书看似有点随心所欲,临时拼凑,其实它是真正的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境界。
首先它符合双边活动的教育学原理。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板书教学是为了促使双方更好地沟通和结合。在教学中,或让学生发表意见由教师板书,或启发思考让学生板书,都有利于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第二它符合参与过程的教育学原理。假如我们的教学只重结果而轻过程,那么学生往往只学什么而不知如何学。钱老师的板书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知道这是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是要靠我们自己来解决,激发了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的热情,他们便会想方设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能使学生完成由已知到未知的转化过程,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再看下面一位老师设计的《游褒禅山记》的板书:

    这一板书看似内容复杂了一点。文字也多了一点,但仔细推敲,那么设计者的匠心宛然可见。

    第一它体现了教育学的结构原理。布鲁纳认为,教学应有效地教授基本结构或者提供形成结构的学习条件。这一板书,能有效地显示教材,既注重教材的内容范围,又注重教材的结构体系。

    第二它体现了教育学的直观教学原理。通过板书进行直观教学,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更具体、更形象的认识,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这一板书正能体现这一优点。

    第三它体现了心理学的记忆原理。实验表明,在学习比较抽象的内容时,采用直观的手段,能够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这一板书,有它明析的结构条理,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防止遗忘。
以上的板书例子,注重综合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工艺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最优化问题,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但是,我们有些教师不重视板书,课前不设计,上课时随心所欲;或布局杂乱无章,纵横交叉,使学生不得要领;或任意圈圈划划,涂涂抹抹;有时写满一板,字字相叠,有时寥若晨星,空空如也。

    有些老师却重视得过了头,似乎上课便是为了完成一个自以为的完美的板书一样。从中心思想写到段落大意,从人物形象写到艺术特色。一会儿大一、二、三、四,一会儿小1、2、3、4,一会儿大A、B、C、D,一会儿小a、b、c、d,红粉笔、绿粉笔、黄粉笔、白粉笔,写的写、划的划、画的画。一堂课几乎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板书上。由于板书内容多,教师自己也背不出来,板书时常常低头看讲台上的备课笔记,有时干脆拿起备课笔记抄。这样影响了教师连贯的讲解与有效的诱导,学生因忙于抄写板书而无法听课,更难积极地思考与讨论了。一堂课下来,教师捉笔而立,为之踌躇满志,而实际上这堂课是死气沉沉,教学效果甚差。

    总的说来,板书教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也是明显的,但任何事物都不能绝对化的,我们在看到板书作用的同时,还要看到它的局限性。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它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手段,而只能和其他教学手段配合。正如有的老师所说,板书是在备课中产生的,但板书不能完全代替备课;板书是教学艺术的体现,但不能为艺术而板书。板书是直观教学的一种手段,但不能因直观而板书;板书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但它不是万能的法宝。不经精心设计而错误百出的板书,为艺术而艺术、为直观而直观的板书,反而会给教学造成损失。


(责任编辑/曹根荣)